教養育兒文章分享
Article文章分享

不可不看!安全觀念大考驗

孩子升上小學後,接觸的人事物比以前複雜許多、接踵而來的安全問題,也成為家長不可不知,甚至要防患於未然的課題。關於人身安全,孩子是否已經建立正確觀念了呢?現在就請您幫孩子檢測吧!

以下選項,請爸媽依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回答。

●孩子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訕,會怎麼做?
1.不理他,趕快跑開。(2分)
2.看對方要做什麼,再決定要不要回應。(1分)
3.跟對方說話,並跟對方走。(0分)

●孩子知道身體私密處不能讓別人隨便觸碰嗎?
1.知道。(2分)
2.知道,但如果認識的人摸就沒關係。(0分)
3.不知道。(0分)

●即使要在家附近玩,孩子會告訴爸媽嗎?
1.會,一定會告訴爸媽。(2分)
2.有時候會。(1分)
3.不會。(0分)

●孩子會自己到工地或偏僻的地方玩嗎?
1.會,因為孩子對這些地方感到好奇。(0分)
2.不會,孩子知道這些地方很危險。(2分)

●家長不在身邊時,陌生人送禮物給孩子,他會接受嗎?
1.會,只要有禮物就拿。(0分)
2.看情況,喜歡的就拿。(0分)
3.不會。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就不會拿。(2分)

●玩遊戲時,孩子會注意自己的安全嗎?
1.隨時都會注意。(2分)
2.爸媽提醒時,才會注意。(1分)
3.不會注意。(0分)

●孩子知道緊急時,可以打哪些電話求救嗎?
1.知道家裡電話、爸媽的手機號碼,以及110警察局專線。(2分)
2.只知道家裡電話,或是爸媽的手機號碼。(1分)
3.不知道。(2分)

 

計分結果

14分:恭喜!孩子的安全常識豐富又正確。

  您的孩子對於自身的安全有基本認知與應對方法,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常識。

10~15分:安全觀念還不錯,繼續加強會更好。

  家長可以時常和孩子討論自我保護的方法,讓他能應對得更好。

9分以下:需要努力加強!

  孩子對自身安全的警覺性不高,家長需要一步步給予正確的安全觀念,並協助孩子遵守及應對。

 

防患未然!預防危險狀況

  以下列出的幾種狀況,雖然不一定會發生,但透過「實地演練、時常提醒」的策略,可以提醒孩子保持警覺、避開危險。

[校園篇]

狀況A:在校內遇到校內陌生人搭訕,如何應對?

  雖然不是所有進入校園的陌生人都是壞人,但孩子對周遭警戒心畢竟沒有大人來的高,因此一定要讓他學會應對校園裡的陌生人。

1.告訴孩子,出現在校園裡的陌生人,身上都會有訪客證。如果看到沒有掛識別證的陌生人,不要主動靠近他。

2.讓孩子知道,通常大人需要協助時,會找其他大人,不會找小朋友。如果只有小朋友在現場,大人還是請小朋友協助時,可以用以下方式應對:

*如果不知道詢問的事,就請對方去找老師。

*如果陌生人問路,如果知道對方詢問的地點時,可以指引他方向,但不要帶他去。

*如果發現陌生人一直跟隨你,就快速跑開,大聲喊叫,吸引其他人的注意。

 

狀況B:經過無人的校園死角,可以靠近去看看嗎?

  校園中不是每個地方都安全,有一些角落可能暗藏危險。

1.樓梯間:樓梯底下的角落或是兩個樓梯之間的地方比較陰暗,是容易發生校園暴力或危險的地方,提醒孩子不要在那裡逗留,最好快步通過。

2.教室頂樓:通常教室大樓的頂樓會上鎖,但總有好奇的學生跑去探險。家長應告誡孩子,在頂樓一不小心就容易墜落,所以千萬不要跑上去。

3.廁所:平常上課時間,廁所較少有人出入,可教導孩子無論上課或下課時間,上廁所最好結伴或找人陪同,避免發生危險。

4.高年級教室:進入高年級學生的活動範圍後,難免會遇到較高大或較有力氣的高年級學生,如果發生碰撞,可能會跌倒、甚至會受傷,因此可請孩子盡量少去。

 

狀況C:遭受校園暴力時,該怎麼辦?

  小學人數多,難免會有行為偏差的孩子。如果遇到被欺負、霸凌的情形,該如何保護自己、降低傷害?

1.受到肢體暴力攻擊時
 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別人動手欺負了,家長必須讓孩子了解,被欺負不是他的錯,是打人的同學不對。同時也要教孩子如何有主見,但不具攻擊性的處理,例如:被別人打時,要先閃躲、保護自己,堅定的向對方說:「你不可以打我。」然後迅速離開、報告老師。

  校園暴力往往發生在樓梯間、廁所或較偏僻的地方,落單的學生也常是受害的對象,因此,家長可以提醒孩子,如果會經過較偏僻的地方時,盡量和同學結伴而行,避免落單。

2.受到言語暴力攻擊時

  如果孩子遇到言語暴力,例如對方說:「明天拿10元給我」、「幫我寫作業」這一類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的話,除了不要反擊或被對方激怒,一定要將事情發生經過告訴老師,讓老師明白事情原委,並做處理。

特別叮嚀

.平時不要給孩子帶太多零用錢或貴重物品到學校,也避免向同學炫耀,以免成為被勒索的目標。

.有些孩子受到欺負時,會因為害怕而不敢主動跟大人說,家長平常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是否出現異樣,例如:頻頻需要帶錢到學校、害怕上學、身上出現傷痕等。

 

[校外篇]

狀況A:放學時的安全空窗期,如何因應?

  放學時刻,校門口可能呈現較混亂的狀態,孩子的安全較會出現漏洞。除了需注意路上的交通安全,對人身安全也要保持警覺。歹徒可能會在定點(如校門口)觀察目標一段時間,並蒐集相關資訊,例如:從孩子的書包、用品名牌上得知姓名,跟蹤孩子回家而查到地址,並進一步調查家庭狀況;或趁著目標對象落單行走時,上前搭訕,伺機下手。這些狀況該如何防範呢?

1.跟同學結伴而行:如果孩子是由安親班接送,可以叮嚀孩子,哪幾個同學是同一個安親班的,放學時要注意是否有他們同行,以免走失、跟錯老師或上錯車等。

2.注意路上的交通號誌:叮嚀孩子行路的安全,避免發生交通意外。例如:要靠內側行走,過馬路要小心,要走有導護老師指揮的馬路、天橋或地下道。

3.待在接送區,不可隨便亂跑:由於孩子容易被周遭環境吸引而流連忘返,家長最好告誡孩子,放學後要待在接送區等家長來接,自行回家時也不要在外逗留,更不要跑到危險的工地、暗巷等較偏僻的地方。

4.請老師轉告:爸媽應常跟老師保持聯繫,如果臨時有事而無法在時間內到校接小孩時,就能請老師代為轉告孩子,何時或誰會去接他。

5.隨時掌握孩子行蹤:如果孩子放學後有其他活動,如:去同學家玩、去買文具店買文具等,請孩子一定要事先告知家長、取得同意,讓大人知道自己的去向。

 

狀況B:遇到不認識的店員送贈品,可以接受嗎?

  有時歹徒會喬裝店員,在路上發送試用品、試吃品等,經過的人通常不太有警覺心,多半會接受。大人都如此,何況是孩子!歹徒會伺機觀察對象,鎖定後就開始搭訕,例如:詢問孩子試吃、試用的感覺,並套出名字、電話、爸媽與家庭情況等,當掌握到需要的資訊後,可能會進行拐騙或綁架。家長可以如此告訴孩子:

1.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:教導孩子,在沒有大人陪伴下,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贈送的物品,避免發生危險。

2.建立正確的觀念:孩子可能會問:「很多人都拿了,為什麼我不能拿?」爸媽應告訴孩子:「來路不明的東西,千萬不要拿,因為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危險發生。」

 

狀況C:路上有人向孩子求助,可以幫助他嗎?

  歹徒最常用的伎倆,就是假借問路,藉由講話的機會,趁機突破心防,讓孩子相信他不是壞人。此外,歹徒也可能會以身體不舒服為由,博取孩子同情心,並詢問附近哪裡有醫院、診所,再請孩子帶他去,趁機拐騙。家長可以提醒孩子:

1.大人需要幫忙時,通常不會找小朋友:家長應告訴孩子這個觀念,讓孩子不會因為同情與助人的心而遭利用。

2.不理會:教導孩子,路上遇到陌生人時,和對方或其車子保持距離,不管對方問什麼問題,都不要理會,並趕快離開。

3.找其他大人來幫忙:告訴孩子,如果他被陌生人搭訕,請他趁機找其他大人或愛心商店來幫忙,或是主動請陌生人去找別的大人協助。

 

狀況D:如果有心人士利用孩子懵懂無知的心理,趁機觸摸他們的身體,該怎麼預防呢?

  首先,需要建立孩子一個基本的觀念,就是「自己的身體很寶貴、很私密,不能隨便讓人觸摸」。也許孩子並不清楚原因,但爸媽應用嚴正的態度說明,讓孩子了解:「身體很重要!」

1.勇於拒絕:大人有時會牽牽孩子的手,摸摸孩子的頭,而孩子也很習慣跟大人如此互動。所以,告訴孩子身體很私密時,他可能會覺得疑惑。這時,就可以讓他了解,身體的私密處,例如:胸部、下體、屁股等,這些部位是最私密的,不可隨便讓別人碰觸。即使是親近的家人或師長,當對方做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舉動時,也要勇於拒絕或反抗,大聲說不、趕快跑開、告訴爸爸或媽媽、老師。

2.不要獨處: 提醒孩子不要有自己獨處的情況,例如:不要到偏僻的地方,平常家長也不要太早將孩子送到學校,讓孩子獨處。

3.勇敢說出來:根據統計資料,孩童的性侵害、拐騙、綁架事件,大多是熟人所為,像是鄰居、親戚、老師、高年級學生等。通常犯案者會用言語或暴力等方式來威脅、恐嚇孩子,並要求他不可以告訴別人。所以爸媽必須讓孩子知道,如果有人傷害他,又被威脅「不可以說」時,一定要告訴爸媽所發生的事,好讓大家來幫忙,並及時處與因應,也提醒大人隨時注意周遭的可疑份子,避免事件發生。

取自巧連智官網